四種問答

四種問答
﹝出十住毗婆沙論﹞ 〔一、 定答〕, 謂決定以實答也。 如一比丘問佛云: 色受想行識常不變異否?佛答言: 無有色受想行識常不變異。 蓋言五陰之法本空, 實非常不變異, 是名定答。 (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) 〔二、 分別答〕, 謂分別果報而答也。 如梵志問佛云: 人作身口意業, 受何果報?佛答言: 若作苦業, 即受苦報; 若作樂業, 即受樂報; 若作不苦不樂業, 即受不苦不樂報, 是名分別答。 (梵語梵志, 華言淨裔。 ) 〔三、 反問答〕, 謂反問於他, 而使其答也。 如先梵志問佛已, 佛言: 我還問汝, 隨汝意答。 色是如來否?受想行識是如來否?梵志答曰: 非也。 佛又問云: 離色受想行識是如來否?梵志又答言: 非也。 蓋如來之法, 不即五陰, 不離五陰, 梵志不達, 故皆答言非也, 是名反問答。 〔四、 置答〕, 謂棄置而不答也。 如外道或計世間常, 世間無常, 世間亦常亦無常, 世間非常非無常; 世間有邊, 世間無邊, 世間亦有邊亦無邊,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。 又計如來滅後有, 如來滅後無, 如來滅後亦有亦無, 如來滅後非有非無。 然如來實無此理, 凡若此問, 佛皆置而不答, 是名置答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